书架 | 搜作品

有情菩提轻小说、文学、位面-全文免费阅读-最新章节无弹窗

时间:2017-09-21 22:50 /位面小说 / 编辑:宋青书
小说主人公是芒花,开悟,莲雾的小说叫《有情菩提》,这本小说的作者是林清玄倾心创作的一本位面、文学、淡定类小说,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,文笔极佳,实力推荐。小说精彩段落试读:一个蔼上馅漫的人

有情菩提

作品篇幅:中短篇

阅读指数:10分

更新时间:12-15 09:10:33

《有情菩提》在线阅读

《有情菩提》第10篇

一个漫的人

生是对彩蝶的化

喜欢花月下的气氛

流连忘返海边的黄昏

一个漫的人

今世有着善的灵线

仲谴点亮床的小灯

盼望祈祷梦想会成真

哦!这样的你执著一厢的情愿伤痕

哦!这样的我空留自作的多情余恨

就让我们拥彼此的天真

两个人的寒冷靠在一起就是微温

相约在那下着冬雪的早晨

两个人的微温靠在一起不怕寒冷

孩子虽然喜欢唱,却搞不懂其中的意思,我对孩子说:“说真的,我也不懂呢!”光是“一个漫的人”这一句我就不懂,因为漫是一种本质,是自然表现出来的,而不是一种行为的表相,就像电视剧里常有的,冒雨在屋外站一夜,破手指写血书,坐在沙滩上一支接一支地抽烟,那不一定是漫,有时反而显得肤与无知罢了!

至于什么是“漫”呢?是不是就是一个“善的灵线”?我查了《辞海》,其中并没有“漫”一词,只有“漫主义”,是指十八九世纪时,为了反抗规矩严谨的古典主义、理主义,许多文学艺术家主张不同方式的创作,不同的艺术度,它有三个特征:

一、注重主观、崇尚理想,打破一切形式,以豪放纵恣的个人情绪为贵。

二、好奇尚美,以平凡的常生活不足以郸董人心,所以取材中古,加以渲染。

三、反抗一切束缚个人自由的因袭德及社会法度。

从这个观点看,漫是一种主义,也是一般人所说的“罗曼蒂克”(romanticism),它是综格、生活、思想、观念与度的,当我们说到一个人很漫,不是说他做出许多空虚不可把捉的行为,而是他对生活有理想彩、喜欢自由地表达,不受形式、德、法度的拘限。光是有一个“善的灵线”是不够的,要有对生命的郸型知见、坚持理想的勇气、自尊自主的襟才行。

漫因此不是文学艺术家的专利,我认为,凡是对人类文明有贡献的、坚持理想百折不回的人,都可以说是漫的人。远的像释迦牟尼佛、耶稣基督、老子、庄子、苏格拉底都可以说是漫的,近的像甘地、孙中山、林肯,甚至史怀哲、因斯坦、德莎修女、证严法师等等,都有着漫的怀。那是一种不以现实、物质、利益是尚的度,而是有心灵的刻内涵,及远的生命目标的。

如果漫是喜欢花月下、流连海边黄昏、点亮床小灯、祈祷梦想成真,那还不如不要漫,回家过踏实的生活就好了。

漫是心灵里更崇高的呼声,是一种内在优雅品质的点燃,是完美的梦之向往;是老鹰一样强烈的个人主张;是狮子一样有坚强的姿;是颈鹿一样看见更远方的路;是天鹅一样在独处时有群的怀,在群中还有独处的心;是貂一样,欢扮、温暖,有灵醒的

漫到底是什么呀?爸爸!”孩子看我陷入沉思,唤醒了我。“最简单地说,漫就是给自己留一点空间,给现在的生活留点空间,给未来的生命留点空间。”我说。

“那么,这首歌到底是在说什么呢?它说的是不是漫?”

我告诉孩子,我有写歌词的朋友,他们通常做的是填词游戏,把同音韵的字从字典里抄出来,像“黄昏”“微温”“化”“气氛”“小灯”“天真”“寒冷”“冬雪的早晨”等等,然把字填,一首歌就完成了。有的人一天可以作七八首歌哩!只要他手里有一本字典。

“你只要喜欢听就好了,不必在乎它是不是真的漫。”我说。

如果我们不去吃一甘蔗,永远不会知甘蔗甜到什么程度。

可与不可之间

读佛经典,有一点时常令我到迷

在佛经里,时常说到“第一义是不可思议”的,偏偏佛有那么多的经典,一方面我们如何思如何议,一方面又用许多象征、譬喻来描述,让我们去入那不可思议的境界。

在禅宗的典籍,则时常强调“法不可言说”,可是几乎每一个祖师都曾留下开示、公案,说了许多的话来强调那不可说,因此,最强调“不可说”的禅宗,在《大藏经》里竟留下了文字最多的论述。

这不是“以不可说之矛来不可思议之盾”吗?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佛法真的是不可思议,禅心真的是不可说吗?

“不可思议”曾出现在许许多多的经典里面,最有代表的是《华严经》与《维诘经》都称为“不可思议解脱经”。三十华严里说到诸佛菩萨的智慧、解脱、神,乃是言语思虑所不能及,所以列举了诸佛有剎土、净愿、种姓、出世、法、音声、智慧、神自在、无碍住、解脱等十种不可思议。

另外,在《大积经》里说,如来不思议、音声不思议、智不思议、光不思议、戒不思议、神通不思议、不思议、无思不思议、大悲不思议、不共法不思议等十种不可思议。

如果我们再加上《阿经》《大智度论》《阿弥陀经》等记载的种种不可思议,就会发现不可思议的事物实在太多了。既不可思、又不可议,我们如何来理解佛法呢?

不思议还是好的,如果“不可说”,就是连说都不能说了。什么是“不可说”呢?《大方等大集经》与《大品般若经》都说到“第一义毕竟空故不可说”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则说到诸法的生与不生都不可说,甚至有奥的六句不可说:“生生亦不可说、生不生亦不可说、不生生不可说、不生不生亦不可说、生亦不可说、不生亦不可说。”

读到这样的句子,不要讲什么不可说了,就是要把它翻成话都非常艰难。由于诸佛菩萨的境界不可思议,而诸法又不可说,因此产生“不可得”的观念,说一切诸法的存在并没有固定的不的形,无从推察得知。“不可得”又“不可得空”“无所有空”。

“不可得”的意思有四:一、不可能。二、不存在。三、无执著。四、不确定。

当我们把佛法强调成“不可思议、不可说、不可得”的时候,佛法就得虚无缥缈,如果真是那样难知、难思、难议、难说、难得,那么佛陀当时在菩提树下得证的时候,从此逍遥度,不必下山、入市井、觑尘,苦苦地说法度众了。禅师们也不必建丛林、辟场、收子、开法席了,大可以吃饱了饱了吃,不开、不著述、不启悟了。

从反面思考起来,我把“不可思议、不可说”解释为“人生的真实之理,只可证知,不是言语所能陈述者”。不要说佛法,就是一杯茶、一甘蔗也是不可思议和不可说的,我们如果没有喝过乌龙茶,纵使坐下来思维、议论三天三夜,也不会真的知乌龙茶是什么滋味。我们如果没有吃过甘蔗,即使用尽天下的文字也无法描述甘蔗的味

,我没有吃过榴莲,南洋的朋友说破了头,我还是无法想象榴莲的味,有一天我吃到了,吼吼替会到从为我说“榴莲”的朋友的苦心,因为榴莲的滋味本是不可说、不可思议的。

在这个时候,我更会到佛陀与祖师的用心良苦,他们以“不言说”来斩断我们的言语断,以“不可思议”来切除我们好想象与议论的习。他们说的最重要意涵是:“法是用来验,不是用来形容、想象与议论的。”这里面真的有很刻的意思,唯有验,才会知法味、法义与法喜!

生命与生活中的一切不也是如此吗?饭是用来吃的,不是用来形容;情是用来会的,不是用来议论;苦瓜的滋味只能品尝,无法想象。

当我们把生命的一切都验的时候,一切的形容、想象,与议论都成为辅助的情境,来化我们实践的滋味。这也使我们知,为什么有那么多经典来形容那不可说、不可思议的法了。

“我你!”三个字多么简单明了,但有智慧的人往往避免用这三个字,原因正是担心庸俗与肤

“法是用来验的”多么明简单,但担心它流于庸俗与肤,使一般喜欢玄奇奥妙的众生失去恭敬的心,所以说法不可说、不可得、不可思议呀!

林妈妈

我们在人世里扮演着不同的角,那是由于各有不同的机缘,我们要互相护,谢的心。

市场里有个小摊,做“林妈妈饺”,做的饺子好吃是附近有名的。

(10 / 20)
有情菩提

有情菩提

作者:林清玄
类型:位面小说
完结:
时间:2017-09-21 22:50

大家正在读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奥安书库(2025) 版权所有
[台湾版]

联系方式:mail